樂毅

生卒年不詳,為衛國名將樂羊的後代。樂羊死後葬於中山國靈壽,此地後為趙國所滅,因此樂毅的出生地為趙國。

年輕時的樂毅為趙國的武人,因為有著一身好本領及擅長使用兵法,他頗為趙人所器用。在趙國經歷了趙武靈王時期的沙丘之亂後,他便離開趙國,到了魏國。樂毅一次為衛昭王出使燕國,被燕昭王以十分恭敬的客禮相待,令他感到十分感動,並決意留在燕國。隨後燕昭王任命樂毅為亞卿,並委以國政及兵權。

樂毅在接過大權後,針對燕國的法度馳壞、官吏營私制定嚴厲的法律以加強對官吏的審核,偋棄用「親」、用「貴」的傳統,以察能授官為用官原則。在整頓完燕國的法度後,他更是建議燕昭王給予遵守法度的國民、貧民和部分奴隸獎勵,以安定社會。在二十八年的努力下,燕國不但變得更為富裕,也累積了強悍的軍事實力。

在西元前284年,燕昭王任命樂毅為上將軍,採用樂毅的合縱策略,聯合趙、秦、韓、魏、燕五國之力共同伐齊,較遠的國家以金錢及物資作為補償,而較近的國家則將土地瓜分作為戰利品。

兩軍在濟水西面展開決戰,由燕國帶領五國聯軍獲得勝利,並直破齊國都城臨淄,這場戰役便是濟西之役。燕昭王親自慰軍,並封樂毅於昌國,號昌國君。對於攻下的城池,樂毅採取"禁止侵掠,求齊之逸民,顯而禮之,寬其賦斂,除其暴令,修其舊政"的方式處理,為後將大軍兵分五路,追擊齊國軍隊,在5年間接連攻下齊國70餘城池,並改設為郡縣,封了20多位有燕國封邑的封君,還把100多個燕國爵位封賞給齊國人。

西元前279年,在樂毅留居齊國5年後,燕昭王去世,由燕惠王繼位。當時,燕惠王聽信齊國田單的反間計,認為樂毅攻齊5年仍未將莒和即墨攻下是為了自己當齊王,因此派騎劫代替樂毅的位置,並召回樂毅。樂毅擔心自己回到燕國後會遭到殺害,便向西投奔趙國,而趙國國君在接納了樂毅後,將封他於觀津,封號望諸君。

後代替樂毅為燕國將軍的騎劫在即墨中計,齊國反敗為勝,不但收復先前被樂毅打下的城池,並將齊襄王從莒地接回都城臨淄。這時,燕惠王十分後悔自己用騎劫代替樂毅,卻又怨恨樂毅投奔趙國,怕樂毅會藉此機會率領趙國攻燕,便派人去指責樂毅拋棄燕國、依附趙國恐怕愧對燕昭王對他的賞識,同時為聽信讒言而用騎劫代替他攻打齊國這件事向他道歉。

對於燕惠王的話,樂毅寫了《報燕惠王書》作為回答,文中以委婉的文辭寫出「古之君子,交絕不出惡聲;忠臣之去也,不潔其名。」表示自己受了冤枉,卻也不願去申冤,間接壞了燕惠王的名聲。文中提到先王十五次,情意真切動人,後齊人蒯通及主父偃讀到此書信後,都不禁放下書信拭淚。

燕會王後封樂毅之子樂間為昌國君,而樂毅則往來趙、燕兩國之間,使兩國重新交好,而兩國也都任用他為客卿。樂毅最後死於趙國,年份不詳。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樂毅
    全站熱搜

    微笑月喵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